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点如何解决?

日期:2022-04-29

作者:

浏览量:1788

摄图网_401748393_wx_商务金融(企业商用).jpg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与破局之道》报告在行业内引起热烈反响,众所周知,我们对小微金融服务的研究和探讨已经非常多,这篇文章聚焦中小银行如何做好小微金融,进一步聚焦普惠小微金融,文章有三个特点:


1、实。聚焦在比较细分领域,文章从实践中来,开展了很多调研,对中小银行做了面对面的访谈。从事实务工作的朋友们会发现文章发现的问题很实,提出的措施也很实。比如,文章提出的网格化营销等等,非常具体,对实践工作会有帮助。“实”是文章的突出的重要特点。

2、新。主要是研究视角新,比如从与保险公司合作谈小微金融服务、对小微信贷服务模式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两个模式:行内自建模式和合作共建模式。除了线下模式、互联网银行线上模式,还有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而文章是基于模式的发起主体、合作方式概括,这是比较新的。文章提出破局之道,有些也是比较新的,比如讲精准风控和敏捷组织。

3、全。文章比较全面,虽然只有三章,但内容很丰富。对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次市场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平台等,基本能够反映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实际的运行情况。而且,对小微金融供给主体的研究,不仅仅只限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比较符合现实情况。总体来说文章具有实、新、全三个特点,是一份好的文章。


结合笔者个人的认识,谈谈对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或者说小微金融服务的一些看法:


1,观念理念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是英国1931年提出的,小微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难在哪里?融资难、融资贵。我们经常把融资难、融资贵放在一起讲,实际上融资难和融资贵是两个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先要破解融资难的问题,然后融资贵的问题交由市场慢慢解决。而且,从理论上说,融资难的问题如果真正得到很好地解决,融资贵的问题自然也会解决。因为如果供给非常充分,价格自然会下来,这是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目前情况下,强调解决融资贵的问题是有意义的,但是重点还是要放在破解融资难这个问题上,通过鼓励多层次市场主体加大对小微金融特别是普惠小微金融的供给,把“难”的问题逐步缓解了,然后推动融资成本逐步下降。

大家经常说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先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要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能够从正规金融机构里面获得信贷服务。如果“最先一公里”问题解决好,有助于推动信贷可得性上升、融资成本下降,所以说“最先一公里”比“最后一公里”问题重要。在报道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时候,需要更关注供给的情况,不要太纠结于它的价格,不纠结于贷款利率的问题。

2,关于供需主体的问题。一个是供给主体,文章中研究得比较全面,是多层次的市场主体,。但是我觉得还有几类供给的主体需要进一步关注。比如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这一类以互联网模式为主的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上特别是普惠小微金融服务上,做了不少的工作。对民营银行,当然它也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比如微众银行,很多人关注它的“微粒贷”,现在它的“微业贷”做得也很大。还有直销银行,包括百信银行和接下来要开业的邮惠万家银行,以后以什么样的模式介入“三农”和小微金融这个领域,还是挺值得关注的。此外,还有一类主体是村镇银行,全国有1600多家,尽管发展总体情况比较一般,但也是小微金融服务供给比较重要的主体,也是可以服务和合作的对象。

从需求主体来说,建议细化对两类主体的研究。一类是个体工商户。文章讲到了1.5万亿的市场主体,真正的小微企业,作为企业法人的4400万左右,超过1个亿是个体工商户。现在从数据看,作为企业法人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还可以。但是对个体工商户服务,对这类“小微中的小微”,是一个短板中的短板。还有一类是新市民。2022年3月4号银保监会和央行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新市民中包括一些个体工商户,也包括一些小微企业主,这两类其实有交叉。个体工商户和新市民这两类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拓展,或者更深化对他们的研究,包括产品与服务如何精准匹配。

3,关于生态体系的问题。大型银行过度下沉的确带来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要鼓励大行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即提高“首贷户”比例。建议监管部门对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考核,主要考核“首贷户”。在小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中,“首贷户”比例有4分的考核权重,这个权重应该提高。这可能是解决大型银行过度下沉产生问题的一个办法。

还有保险公司服务的问题。去年8月份随同肖钢主席到安徽调研,发现农业保险对县域的小微企业、农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保险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是很值得重视的。此外,还要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不仅仅是信贷服务,甚至可以引入一些第三方帮助小微企业做点金融之外的事情。比如说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那么能否提供一些财务上的服务?这些非金融服务也是小微企业所需要的。

4,关于科技赋能的问题。文章突出的亮点,非常强调科技赋能,我非常赞同。尽管台州银行模式主要是线下的,但小微企业乃至整个零售金融服务以后肯定是以线上服务为主,建行“惠懂你”APP,微众银行的“微业贷”等等,都是线上模式,线上肯定是主流。对于小银行来说,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等限制,通过加强合作,共研共享科技系统、软件开发,可能是必要的。但像山东城商行联盟那样的持牌机构,全国仅此一家。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可以推动共建科技方面的共同开发、共同享有的平台。比如说搭建云计算行业公用平台,降低中小银行科技研发成本。

还可以鼓励有能力的中小银行,以市场化的方式共建科技研发联盟。在新一轮农村信用卡改革中,不少省联社把成立科技子公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大多数农商行、农信社的核心系统在省联社,怎么满足小微企业个性化、高频率的需求?省联社在建设系统的时候,往往比较注意系统的统一性,下一步还要注重平台的开放性,努力满足农商行、农信社的多样化需求。

5,关于模式创新的问题。文章里总结了很多模式,都非常重要,还要更关注互联网银行的模式创新,他们做的部分创新,具有可复制推广的意义。其实台州银行做得很好,但是从全国看复制推广毕竟还不多。互联网模式像“微业贷”等,是民营银行自己探索,可能反而具有更强的可复制性。因此,在模式创新方面还要更关注。近四年来政府工作文章都反复提到小微企业:2021年政府工作文章提了小微企业16次,2019年、2020年、2022年都提了12次,确实非常重视,力度不减。要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采取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政策上还需要加强和改进很多。除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之外,资本补充渠道还要进一步丰富。比如可以降低门槛,支持中小银行特别是非上市的中小银行发优先股、永续债来补充资本。

此外,还应关注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小银行压力很大的是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不良资产处置看似跟小微金融服务没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不少中小银行这方面包袱很重,影响了它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尽管监管部门把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提高3个百分点,但基本没什么用。如果不良资产没有处置,哪怕提高30个百分点,还是在中小银行体系内。在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对相关部门而言,要加快建设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免费提供给中小银行使用。地方政府只要把区域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平台建好,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就已经完成一半的工作。最后还要把尽职免责落到实处。监管部门现在对银行检查处罚非常严格,中小银行压力非常大,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打消中小银行顾虑。对银行来说,应该把尽职免责原则传递到基层支行和客户经理。只要没有很明显的风险,小微企业产生不良贷款的一般不对客户经理、分支机构进行严厉处罚。这些不落实,不敢贷、不愿贷的局面可能很难改变。

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仲利国际所关注。对比银行贷款来说,融资租赁服务对小微企业是一种更便捷的资金解决办法。相较于银行,融资租赁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包容度更大,是除普惠信贷业务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资金补充方式,能够为社会分担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合作模式也比较多,能够帮助企业固有资产的盘活、增加企业流动资、为企业采购新设备垫资、缓解小微企业账上资金有限等问题。有许多中小微企业都合作过此类模式,并成功通过融资租赁帮助企业摆脱资金困境,成长得更有规模。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78515820338463243/

文章作者:董希淼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产品申请

立即提交

产品申请

产品申请

专注服务中小企业

立即提交

感谢您的申请,
我司工作人员将在 24h 内联系您!